一定要远离这3个害人的「学生思维」
大家好,我是黛西。
一直以来,我做号的初心就是:致力于让大家变好。
所以我经常会去思考身边人的困惑:
有这样一群朋友,他们在读书时非常努力,也足够聪明;
但一进入社会,好像就不太吃香了,混得不怎么样。
我自己在学习时,按说学习能力还不错,奖学金也没少拿。
不知道怎么和同事有效沟通,不会和团队高效协作;
尤其是自己明明很努力,就是达不到领导的要求。
常常感到非常沮丧。
后来有一次,我请教一个公司的师姐,才发现社会的规则,跟大学真的完全不同。
如果你学不会、摸不准,做起事来往往事倍功半,越努力越悲哀。
今天黛西,就把毕业3年来自己踩的坑,周围同龄人最常见的3个错误「学生思维」,给大家列出来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考试思维
1、习惯以成绩去单维度理解事物,看不到事物的复杂面。
举个例子:你是985的学霸,参加一个事业单位的竞聘。
通过笔试后,你和另一个看起来实力平平的人,在终面中狭路相逢。
在面试中你表现优异,自信满满。
但是结果是却你落选了,那个表面平庸的人被录取了。很多人这时候,就喜欢去抱怨社会黑暗。
这就是典型的,只会单维度思考的学生思维。
社会不是考场,不是你答对了多少题,就给你多少分,你就能拿第几名。
就像这次面试,虽然你履历光鲜,能力很强,但是别人家里可能早就打好了「招呼」,你只是个陪衬。
实际上,竞聘比的不只是你的业务能力,还有家庭背景、你背后所能操控的资源等多维度条件。
你只看到其中一个竞争维度,并且只有一个维度的优势,难怪你败下阵来。
2、人生不是考卷,从来没有标准答案。
我发现刚毕业的年轻人,总有一种执念,就是喜欢争论对错:
啊,你这个方法不好,我的更高效; 你那种看法不对,我的更科学……
通过争辩去得出一个标准答案,然后按照这个答案去行事。
尤其标准答案在自己这边时,还有一种被人肯定的欣喜。
就像拿了一个好分数,被老师摸着头表扬一样。
这就是典型的考试思维。
社会不是校园,有一个精准的打分系统和测试结果,也不是非黑即白。
大多数时候,事情没有标准答案,人也是亦正亦邪的「灰色人群」。
明白了这一点,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「社会人」,能够在这个社会做出一番事业来。
可悲的是,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摆脱这个思维惯性,碰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,很容易被人利用。
铭记:完美人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,千万别用世俗的标准,去评判你自己的人生价值。
专业思维
所谓专业,只是你大学4年给自己的一个交待罢了。比专业更重要的,有两点:
1、明确的人生方向
2、持续的学习能力
找不到方向,让你一直迷茫;
没有学习能力,你将一步步落后于人。
尤其是学习能力,这将伴随我们一辈子。人毕业了,但是学习从来不能终止。
很多人刚毕业还很生猛,但是过个三五年,明显地落后于人,再过10年,完全跟那些牛人是两个世界的人了。
这就是学习能力差别,带来的人生差别。
为什么说99%的专业,都是垃圾专业呢?
中国大学课程的设置,是为了培养学者,而不是培养一个社会人,体现在重理论而轻实践。
所以大学的理论知识,毕业后你常常感到无用武之地。
因为你在大学学的东西,根本就不是拿来用的!
这个观点,我花了3年才理解透彻,大家可以多读几遍,绝对大有裨益。
为什么很多大学生,刚毕业工资还没有技校生高?
就是他们空有理论,而没有实践技能,还不如技校生手熟,能直接创造价值。
所以,不要纠结于你的专业。
我知道很多人的专业,都是稀里糊涂报的。
有的是觉得名字高大上,比如信息工程什么的,有的是自己也不清楚的父母帮忙选的。
选错专业没关系,因为我前文已经提到:99%的专业,都不会对口。
不要被你的专业所束缚。
我大学学的并不是新媒体,但之后也从事这个行业,而且做得好像还不错;我周围很多新媒体人,基本也都是转行过来的。
大学知识能用上最好,没用上也没太在意。不要被4年的求学光阴,绑架了你的人生方向。
别高估你的专业能力,也别低估你的学习能力。
多数时候,公司招到你这个人,没指望用到你的专业知识,而是根据公司岗位需要,再进行上岗培训。
所以你是否有超强的学习能力,远比一个高大上的专业重要太多。
03.
黛西,你这个公众号太好了,我舍不得分享给别人,我就留着自己慢慢看。
看到这条消息,我真是哭笑不得。
回想一下自己刚进社会的经历,是不是有时自己很努力了,但就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?